首页

日本踩踏

时间:2025-05-25 12:56:24 作者:《中国的毒蘑菇》在北京首发 记载509种毒蘑菇助力识别与预防 浏览量:92216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的毒蘑菇》5月23日下午在北京首发,新书图文并茂,记载8个中毒类型的毒蘑菇51科126属509种,以及毒性待确定的蘑菇26种、中国分布存疑的毒蘑菇65种,可为毒蘑菇的快速识别与预防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5月23日下午,《中国的毒蘑菇》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的毒蘑菇》由吉林农业大学图力古尔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陈作红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首席专家李泰辉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毒控制室李海蛟研究员共同编著,该书基于5位作者数十年的真菌资源调查和分类学研究,以中毒案例、毒性成分及可靠文献为依据,涵盖中国毒蘑菇研究历史与现状、种类及其生态地理分布、标本采集和处理、形态特征与鉴定、中毒症状类型及其毒性成分、中毒诊断与治疗要点等内容。

5月23日下午,首届“菌物物语”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研究员致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庄文颖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首席专家孙承业研究员分别为新书作序。庄文颖指出,“我们迫切需要一部关于全面认知中国毒蘑菇的科普读物”,《中国的毒蘑菇》为普及毒蘑菇识别和开展蘑菇中毒防控救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信息。孙承业表示,《中国的毒蘑菇》科学性强、内容系统全面,是从事毒蘑菇基础研究、中毒预防控制和临床救治的必备参考书。

  据介绍,《中国的毒蘑菇》具有地域广、种类多、内容新、类型全等特点,地域覆盖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种类记载毒蘑菇51科126属509种;内容方面,作者独立或参与命名的新种106个,占全部种类的1/5;中毒类型涵盖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损伤型、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横纹肌溶解型、溶血型、光过敏性皮炎型及其他类型。

5月23日下午,首届“菌物物语”论坛上,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陈作红分享“毒蘑菇发现背后的故事”。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作为《中国的毒蘑菇》出版方,科学出版社当天以线下线上结合方式举办新书发布会暨首届“菌物物语”论坛。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研究员为“菌物物语”论坛开幕致辞,多位专家学者随后在论坛上作主题报告进行分享交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美媒称王毅将访美 中美新一波高层接触来了?

来自甘肃政法大学的赵元瑞便是参与其中的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为了让志愿服务工作做出实效,赵元瑞带领团队与当地8个乡镇街道结对共建,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中小学,通过分发宣传资料、情景剧演绎、手抄报竞赛等形式帮助更多人了解结核病、认识结核病。

中亚“伙伴”谈对川合作:期待直航 拉近“心”“地”距离

海量数据处于尚未资产化和产品化的状态,未来市场机会一定在二级市场的应用端、场景端,及数据要素×千行百业,这会产生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些美西方媒体一看到中国安全官员访问缅甸,就下意识地对相关安全合作进行西方式“脑补”。他们有的戴着意识形态眼镜,暗示缅甸仍是国际社会中的“异类”,对中缅在安全上“走近”十分警惕;有的则联系缅北最近的战乱形势,将中国描述成试图干预,甚至操纵缅甸内政的一个强权。不得不说,这些想象都是高度西方化的,它们反映出来的是美西方政治精英头脑中的安全观,而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砥砺奋进七十载 奋楫扬帆新征程——从南泥湾到兵团”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比如,结合城市中心广场公园建设,实施了隋唐长安城遗址圜丘、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建成开放了圜丘遗址公园、明德门遗址公园,打造区域文化地标,推动历史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结合城郊区域环境整治,将大遗址保护与生态景观建设、生态林业项目实施充分融合,营造出既符合遗址本体展示特征,又适合市民游客参观休憩的阿房宫遗址公园、杜邑遗址公园,实现遗址保护的多元化发展。

全面起底!多省份部署严打“蝇贪蚁腐”

“做流水席是北方的习俗,我们这边其实这几年才开始出现。”5年前,看着本地陆续冒出很多上门服务的乡厨,杨士友也顺势加入这一行当。因为有着饭店打下的客流基础,他的乡厨生意发展得不错,好的时候,一年能承接到80多个订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